全球热门:国产品牌占比20%,集采或加速人工晶体市场格局重构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时间:2023-05-25 02:40:44

继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耗材之后,5月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今年将开展针对眼科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耗材的集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综合多家研报数据,当前我国人工晶体市场主要由外资主导,国产品牌占比约20%,且国产品牌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各地均已陆续开展了对人工晶体、晶体植入器等眼科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摸底工作,这也意味着,人工晶体国采已箭在弦上。

2021年3月24日,西藏拉萨光明眼科康复诊疗院医生在给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新华社图

白内障手术未满足需求巨大,高端人工晶体定价上万元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很多患者得了白内障之后却没有及时检查和手术,最终拖成了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导致这个后果的原因除了不了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之外,还有患者对手术费用有顾虑,不少患者会跟我说家里条件困难,做手术动辄上万,张不了口跟子女要钱。通过集采让耗材价格降下来是提高白内障治愈率的必要手段。”一位眼科副主任医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手段,据记者了解,白内障手术收费根据手术方式以及植入人工晶体种类确定,收费在5000元-3万元不等。单从人工晶体种类来看,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其中,硬性人工晶状体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下;偏中高端的软性人工晶状体均价过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陆方此前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工晶体在眼科是高端耗材,以前医院基本上会使用进口人工晶体,价格最便宜的将近1000元,最贵达到6000多元,甚至有更贵的价格能达到20000-30000多元。

在不菲的定价背后,临床仍有巨大的需求等待被满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白内障手术率依然处在世界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仅为2662。

将人工晶体的价格降下来成为患者、临床医生以及医保支付方的共同目标。截至目前,各地省际联盟集采均已陆续开启试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人工晶体省级集采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分别是:京津冀3+N联盟(14省)、陕西省联盟(8省)、广东省联盟(3省)、湖北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云南省和上海共10个区域。

省级集采陆续推进,人工晶体平均价格持续下降。安徽作为首个开展人工晶体集采的省份,谈判议价平均降幅为20.5%;京津冀联盟谈判议价平均降幅为54.2%,为目前省际联盟集采中降价幅度最高的一次。从各地公布的整体的统计数据来看,人工晶体谈判项目的整体平均降幅约35%以上。

“经过(省级)集采之后,很多高端晶体、平价晶体降价到了800-2000块钱左右,越高端的晶体降价空间越大。”陆方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受益。

外资品牌占比高达80%,未来国采替代市场广阔

除了有助于人工晶体的市场渗透,国采还被寄予了加速国产替代的“厚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信达证券、东兴证券等研报数据,当前我国人工晶状体高端、中端、低端、基础产品的占比分别为10%、50%、30%、10%;目前我国人工晶状体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导,包括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卡尔蔡司等,占比高达80%。

东兴证券分析师胡博新指出,以我国白内障历史手术量和人工晶状体价格的历史价格为基准,假设带量采购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完全推开,根据安徽省带量采购人工晶状体的降幅水平,带量采购全面推开后平均价格假设下降20%,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将趋向更加稳健的释放。长期来看,各地开展的带量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进口替代,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渗透率,行业集中度将有望提升。

眼科耗材上市企业昊海生科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带量采购有利于提升其在人工晶体市场占有率:在新一轮人工晶状体省际联盟集采中,昊海生科继续有多个型号产品中选,且相较于首轮带量采购,中标产品均维持了稳定的价格体系。

站在临床角度,陆方认为,人工晶体进一步降价之后,患者会进一步受益,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能够使用到价格更低更好的人工晶体。二是品种增加,可以让临床医生有更多的选择,选择最适合的人工晶体。第三,国产的人工晶体,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更有利于我国家医疗耗材设备的发展。

责编:朱晓娜

主编:田茹

校对:刘玫妍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